跳至主要内容

夏蟲不可語冰

·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

最近遇到了一些必須讓我以長篇文字來溝通的人,但來回個幾次之後,我發現好像要適可而止?因為有些人就是聽不懂,這就是所謂的「夏蟲不可語冰」。

出處與原文

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源自於《莊子·秋水篇》,原文如下:

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,拘於虛也;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,篤於時也;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,束於教也。

白話翻譯: 井裡的青蛙無法與牠談論大海,因為牠被侷限在狹小的空間;夏天的蟲子無法與牠談論冰雪,因為牠只生存在夏季;見識淺薄的人無法與他談論真理,因為他被固有的觀念束縛。

查無資料庫

為什麼會說「夏蟲不可語冰」呢?有些你覺得很盧或是一直跳針狡辯轉移話題的人,他的腦中是真的沒有這種資料庫去處理事情。

我認識的高優品質人類,他們都有一個特點,那就是他們會不斷地擴張自己的資料庫。在傾聽他人之後,他們會利用這些更多的資料,再加上先前已累積下來的知識經驗,花時間去思考,最終才會有個結論。謙卑地思考,想清楚邏輯再發言或行動,因此事情也都處理得很好。他們不驕傲,因為他們的心態就是那句有名的智慧格言:

"The more you know, the more you know you don't know."
(你知道的越多,你就知道你不知道的更多。)

所以他們不會斷然地下定論,會先補充資訊、認真思考,包括說話也是。

但是有些人不會傾聽和思考、不想加強自己的資料庫、喜歡干涉根本不懂的事,又很急於表現出以上這些特點他都有。跟這樣的人共事總是會覺得特別消耗能量,那怎麼辦呢?

Let them 吧

要記得「夏蟲不可語冰」,省一點心神也是保護自己的好方法,不用爭個你死我活。就 Let them 吧!

關於最近我必須長篇文字溝通的,有三個人。有一位 (one) 邏輯清晰、坦白誠實,另一位 (another) 邏輯混亂、快要掰不下去,剩下那一位 (the other) 見笑轉生氣。
(By the way,這就是 one, another 跟 the other 的用法,如果剩下的不只一位,那就用 the others。)

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淘汰法則,就 let them 展現自己的真實狀態,也 let me 決定是否繼續往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