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内容

人生複本

·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

前陣子去朋友家,她借給我一本 Blake Crouch 著作的書《人生複本》。這本書的內容看似科幻,講述著平行世界裡我們每個人的每種可能人生,但我其實覺得這是一種蠻真實的假設,只能說宇宙這麼大,一定有許多我們未知的事。我讀完的感想就像作者在書中打的比喻:如果一隻魚在水裡從來沒有被迫撈出水面,那它會很難想像在它的世界以外,竟然還有別的世界存在。

「選擇」是個很夯的主題

《人生複本》裡談到了一種衝突,那就是我們渴望熟悉的歸屬感,卻又總是對於人生中沒去選擇的那條「岔路」感到好奇甚至懊悔。我覺得這好像是一個自古至今都一直挑戰著人類的一種衝突,但也多虧了這種 inner conflict,讓「選擇」這個主題能巧妙地以各種形式被討論和呈現。

文學中的岔路

其實很多文學都喜歡探討這類主題,例如我們學生時代應該都讀過的詩《The Road Not Taken》(Robert Frost 著),或是自從出版討論度就很高的小說《The Midnight Library》(Matt Haig 著),其實都是在講人生中我們的每個決定,都會替我們打開另一本獨一無二的書,走往不同的道路和結局。在每一個 crossroad(又或是你可以說 fork in the road),我們的決定都將創造出一條全新的路。

情歌裡的抉擇

就連那些動人的情歌也是如此。例如劉若英的〈後來〉,裡面有句歌詞說「後來,終於在眼淚中明白,有些人,一旦錯過就不再。」或是陳奕迅的〈愛情移轉〉,唱著「流浪幾張雙人床,換過多少信仰,才讓戒指義無反顧地交換。」每次的抉擇,都讓我們遇到不同的人,體驗不一樣的事物。

我的平行世界會是什麼樣子?

我也想過:要是當初我留在國外,我的人生會是怎麼樣?也許我就不會在台北騎腳踏車時,被在玩手機闖紅燈的駕駛撞到;也許我不會遇到忘了看 X 光的不良牙醫,把智齒拔壞產生後遺症;也許我會遇到什麼不錯的朋友一起成功創業。

但是也許,在另一個平行世界裡,我沒有出過車禍也沒有遇到不良牙醫,我創業了變成名利雙收的成功人士,可是我的周遭也會有所不同。也許在那個世界裡,沒有我現在愛的人,也沒有我喜歡聽的歌(會不會那個世界裡沒有 Coldplay 或是五月天?😭)。有個平行世界的我,部落格裡寫著完全不同的人生體驗。So which version, if there's any, is the perfect one without any regrets?

我還是我這個人生的主角

看完書我的感想是,也許每個版本的人生都存在,也許每個版本都有好有壞,但既然我生在這個版本,雖然我也只是眾多平行世界裡面其中一個層面、一個分身,但在我的世界裡,我仍然還是我這個人生的主角

台北101的兩個世界

前幾天跟家人在一個微風徐徐的夜晚出門散步,偶然看到台北101在池子中倒映出另外一座完美的台北101。原先你會覺得不可能,怎麼可能這個淺淺的水池可以放得下一整座高聳美麗的101?但也許這就是平行世界的概念,也許在別的版本,我們的人生可以在看似一模一樣的表面下,仍然用不同形式組成。但現在這兩座台北101,哪一個是完美人生?是聳立在空氣裡可以觸碰到雲朵的 101,還是映照在水面上可以隨著每一陣微風重新描繪自己輪廓的101?